關于我們


新聞資訊
學學上海話學車大轉彎和小轉彎這么說
作者:恒通駕校官網 嘉定學車來源:恒通駕校發布時間:2016-03-01 15:16:34
要講大轉彎、小轉彎,先來講講“轉彎”。 其實,“轉彎”已經不是上海話了,我小時候聽到大人講,都是講“打彎轉”的,或者,又叫“小打彎”和“大打彎”。小辰光還有那么一首童謠:“落雨嘍,打烊嘍,小八臘子開會嘍,十八路電車打彎嘍,大頭娃娃跳舞嘍!” 可惜,“打彎”的提法,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講了,年輕人說上海話,都只是用上海腔,去念書本上的字,“轉彎”就是一個例子。 在上海,上海人為別人家指點去向,一般勿會用“上、下”,也勿會用“東、西”。上海人講“前、后”,講“左、右”。“到城隍廟,辣前面馬路口右轉彎,到了第一只紅綠燈再朝右轉彎,就到哉。廿分鐘模樣個路……”“朝前走過三條橫馬路,就是徐家匯了。” 那么,為啥“左、右轉彎”不叫,偏偏要用“大、小”呢?其實,“左、右”強調的是概念,“大、小”強調的則是程度——左轉彎,角度很大,所以是“大轉彎”;右轉彎角度很小,所以是“小轉彎”——當然,儂絕不可就此認為,上海人把“左、右”用“大、小”來替代。 “大、小”,絕不是用來區別“左、右”的另一個證明,就跟上海人的另一種習慣說法有關。啥?“順手”和“假手”。(這不是我發現的,是阿拉SMG的老法師鄭健老師發現的) 上海乃至江南的方言里,幾千年來壓根兒就沒有左右的概念,只有“順手”、“假手”。人類一多半是右利的,所以,拿右手干活就很順;反之,拿左手干活,就如同在指揮一只不聽使喚的“假手”。 右轉彎又叫“順手呱啦嗒”,聽上去都麻溜利索得緊。還有呢,打撲克發牌的時候,上海人至今不說從左發起,還是從右發起,而是說順時針,還是逆時針,其實,那“順時針”的“順”,也是從“順手”演變過來的。至于“順手撥伊(給他)一記耳光”,以及“順大便”拿點什么回來即“順手牽羊”,大抵用的都是右手吧。 還有一個鐵證,可以證明“大、小”的說法,絕不是簡單用來代替的“左、右”的,這就是上海灘車輛曾經都是左行的! 細心的老上海會發現,現在的電視劇、電影當拍到“上海灘”那段歲月時,都有一個明顯的錯誤:電視劇里的車輛,大都是靠右行駛的——這就是現在的導演,不用心、想當然了。 從1904年,租界工部局頒布的馬路章程開始,一直到1946年1月1日,上海行政部門出臺新規定,上海的行車一率是靠左邊的,超車則需從右邊超越,就和今天的英國、日本、還有香港一樣。很多上海老人還記得當年的交通規則、行車之道:“向我看齊,靠左走”。 那么,為啥是46年開始改變的呢?這是因為45年之前的中國,主要是英國勢力范圍。抗戰勝利后,美國汽車開始大量進入中國,“左駕車”一舉占了數量優勢,由是之故,國民政府下令從1946年1月1日開始,汽車一律靠右行。 有一部拍攝于1946年的影片,片名叫《行車之道》。 為提高市民的交通素質,改善上海交通狀況,上海交通主管部門,委托電影公司專門拍攝了這部宣傳交通法規的影片,在電影院里公映。如今我們再來看這部交通影片的片段,既為當年上海的交通混亂感到吃驚,也對當年上海的交通繁忙而印象深刻。 當然咯,我 |